close

話說~前陣子蓉媽咪一家三口都感冒啦>o<


蓉媽咪帶茗寶貝回娘家小住幾個禮拜~茗寶貝因為身體不舒服~變得更黏人了!!



現在雖然生病好了!!還是一直要睡在人胸口啦!!!


阿母只好拿大枕頭拯救蓉媽咪嚕~聰明ㄚ嬤戰勝小惡魔啦


但也因為回娘家小住一陣子~阿母發現茗寶貝現在已經一歲5個多月了~


卻只會叫媽媽、爸爸、ㄚ嬤!!其他一概不會說ㄟ~都只會用手指~那ㄟ安捏???



阿母粉擔心的說~茗寶貝那ㄟ袂講話??要不要去看一下醫生??


齁~可是每次打預防針~問醫生都說正常ㄚ~


 


上網查了一下語言發展的資料!!


語言發展遲緩的界標:
(1) 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2) 至二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3) 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4)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分仍然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5)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常有明顯錯誤
(6)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有不正常的節律、速度或語調
(7) 五歲以後,說話語音上仍有省略、扭曲、替代的現象
(8) 說話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
(9) 說話聲音有明顯鼻音過重或不足的現象
(10) 年齡越大,說的話反而越少或越不清晰


語言發展指標:


1. 已滿兩歲而仍然沒有任何字彙出現。
2. 已滿三歲還不會說任何句子。
3. 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且難以理解
4. 五歲以後句子的結構仍有明顯錯誤,或仍然有顯著的構音異常(俗稱的臭乳呆)。


如果小孩子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上述情況,醫師們就需要加以尋找為何不說話的原因。


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相當繁多且複雜,主要常見的原因歸納成為下列幾項
1. 聽力障礙:小孩子聽力有問題,自然無法學習語言。因此,如果父母覺得小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起,就對聲音都沒有明顯反應的話,就要考慮小孩子是否有聽力上的障礙。
2. 智能障礙:一般而言嬰幼兒的成長大致分為四大項:
(一)粗動作:『如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等等。
(二)細動作:吸允拇指,拍拍手,用手抓物等等。
(三)語言:會發出笑聲,會發出『啊』『嗚』等聲音。
(四)社會行為:逗他會笑,會認媽媽的臉,會怕陌生人等。如果這四大項的發展里程碑都有延遲的話,小孩子就可能有智能障礙情形
3. 腦部功能障礙如腦性麻痺等:如果小孩子有早產情況或者出生過程不順利,對腦部所造成的傷害也會影響小孩子的語言發展。
4. 情緒障礙,如自閉症的孩童:一般而言這種小朋友的粗,細動作發展上都正常,但是語言和社會行為會有明顯落後,像自閉症的小孩,會自己玩自己的,跟其他人少有眼神接觸等等。
5. 環境因素:主要照顧者鮮少和小孩子有語言互動也會造成幼兒語言發展遲緩。
6. 此外有些情況是有家族史的,如果家中有些長輩在小時候比較晚開口說話的話,有時候小孩子就會比較晚開口說話。
7. 舌繫帶(吊舌根)的迷思:有些家屬會把小孩子不肯說話或是發音不標準的情況全部歸咎於舌繫帶太緊,而帶來剪舌繫帶。


其實,真正因為舌繫帶太緊而造成語言發展障礙的情形實在不多。


一般認為只要舌頭能伸出嘴巴以外,舌頭不會被向後拉成『W』型就沒有舌繫帶過緊的問題


「大隻雞慢啼」,一般家長以為寶寶說話慢或不會說話是很正常的事,「等長大就會好了!」,因為這樣的心態讓孩子錯過治療,進而影響學習信心與能力,提醒家長,若孩子有疑似發展遲緩的症狀,應盡速到醫院評估,切勿因為一時疏忽影響孩子日後發展


OMG~蓉媽咪還是趕緊帶茗寶貝來去門診檢查一下嚕~



蓉媽咪這個月還訂了巧虎說~都沒心看了啦


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團隊由小兒神經科主任陳永榮醫師領軍,協助家長評估寶寶的狀況,去年度就收取700多位兒童,其中男生就佔了72%,顯示男童發展遲緩的機率高於女童,另評估中心研究指出,由於現代父母忙錄,孩子主要由保姆或家中長輩、外勞託管,因此在語言方面遲緩比率尤其顯著


今天幫茗寶貝掛了成大-兒童發展評估門診!!給陳永榮醫生看看嚕~


呼~好緊張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蓉媽咪~ 的頭像
    ~蓉媽咪~

    甜蜜家庭部落格

    ~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